前几天,和几个老同学聚会,不知不觉聊到了中考的话题。
一位老同学表情转为沉重,略显无奈的说,我所在那个学校,今年整个初三年级只有32名学生参加中考,最终考上公办高中的只有2人。
看到大家似乎不太相信,他还重新强调了一次,你们没有听错,这是真的,这就是乡镇中学的真实升学率。在城市里,那些知名初中有90%的学生能够考上公办高中,但是在乡镇中学里,90%以上的孩子考不上公办高中才是常态。
当然,那些没有考上公办高中的孩子,也不是全都就此辍学了。家境稍好一些的,父母会让他们去读私立高中,每年学费一万多,加上生活费一年得三四万;有的孩子会去读技校,学修车烹饪挖掘机什么的……
综合算下来,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还会继续读书。至于其他孩子,都去混社会了。
现在面向农村学生不是有名额分配吗?怎么才这么点人考上公办高中呢?他苦笑的摇了摇头,解释说:是有配额不错,可终归还是有分数要求的,问题是都降分录取了,还是只有2人考上公办高中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他思考了一下,结论是学习态度有问题。
他表示,以前的农村孩子吧,条件是差了点,可是勤快肯吃苦,很多的成绩其实不差。现在呢,除了科学馆、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外,农村孩子的教育资源并不比城里孩子的差,因为乡镇中学各方面的配套都已经上来了。关键是现在的孩子都不读书了,每天都是抱着手机打游戏、刷视频,连作业都不碰一下,作风极其散漫。
最可怕的是,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不思进取的状况也是熟视无睹,甚至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,处处体现了对读书的鄙视。老师去家访时,经常听到这样的口头禅:“读书有啥用,XX家的儿子大学毕业不也一样在送快递?”
那些让他们津津乐道的,反而可以写进刑法:靠捞偏门发了大财的、卖地下六合彩的、混黑社会的……
在这样的教育和学习氛围下,学校和老师也是无能为力,连想管严一点都做不到。因为曾经有新入的小学老师把不写作业的学生留堂辅导,第二天被对方奶奶堵学校门口大骂了大半天,最后撑不到1个月就辞职走人了。
当然,并不是说农村孩子就没有好苗子,也并不是所有农村家长都不重视学习。但是好苗子都一年一年地被县里的重点学校“掐尖”了,重视教育的农村家长看到氛围不对,也早早的通过各种手段把孩子转学离开了。剩下来的,全是那些没人管、没法管的,他们能够工工整整把自己的名字写出来已经算不错了,哪还指望考上公办高中?
说到底,现在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差,并不是农村地区的孩子智商不行,也不是学校的条件太差、老师不够负责,而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氛围出了问题。
在家中普遍认为孩子读书可有可无,甚至“读书无用论”盛行的情况下,学校也无能为力。要想改变现状,光靠为农村地区的孩子建设更新、更好的新校舍是无济于事的,关键是要加强宣传引导,改变农村家长们的思想,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、尊重知识,变得重视教育,然后鼓励孩子读书,才能扭转农村孩子不读书的现象,此时国家面向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才能产生价值。
对于此事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留言评论。
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