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,牛市里最赚钱的往往是那些“懒人”?
我身边有个朋友,2014年牛市初期以10块左右的价格买了某券商股,中间股价反复震荡,身边人都在追科技股、炒重组概念,他却死死捂着筹码。
结果呢?到2015年峰值时,这只股翻了近4倍,而频繁换股的人最终收益不到他一半。
为什么牛市里“懒”反而成了优势? 答案藏在三个核心策略里。
第一,低位筹码是盈利的命门
牛市赚钱的本质,是你手里有没有在低位攒下的优质筹码。 就像拍卖会上的宝贝,提前低价入手的人,只需等待市场发现它的价值。
2024年11月的数据显示,A股从2700点冲到3300点时,收益翻倍的散户中,89%在3000点以下就完成了主力建仓。
反观那些亏损的案例,共性都是“高位加仓、频繁调仓”。比如2025年某投资者在人工智能热点爆发后追高某芯片股,成本35元,两个月后股价回调至28元,他因恐慌割肉,结果半年后该股涨到52元。 牛市里,筹码位置决定了安全垫厚度。
第二,选对主线,才能吃透牛市红利
“优质股”不是低价股,而是产业趋势中的龙头。 2023年新能源牛市周期里,宁德时代、隆基绿能等龙头涨幅超200%,而同板块二三线企业平均仅涨60%。 真正的“优质”要看三个信号:
机构持续增持:北向资金连续3个月加仓且持股超5%的标的,在2024年牛市中跑赢大盘127%;
量价突破:单日成交量放大至3月均量2倍,同时RSI(14)处于60-80区间的个股,回测数据显示2015年这类股年化收益达287%;
政策强驱动:比如2025年央企重组主线中,军工资产注入类个股平均上涨180%,而消费白马仅涨45%。
第三,对抗波动,靠的是“反人性纪律”
牛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“慢涨急跌”。 2024年10月的数据显示,沪深300单周振幅超15%的交易日达7次,但每次回调后新高平均只需8个交易日。 那些中途下车的人,往往倒在三道坎上:
回撤恐惧:单日账户浮亏超5%时,60%的散户选择减仓,错失后续反弹;
热点诱惑:板块轮动中追涨的投资者,交易成本损耗占收益的23%;
过早止盈:设定“移动止盈线”(最高价回撤15%离场)的投资者,比固定止盈策略多保留40%收益。
2015年。 某持有券商股的散户在股价从20元跌到16元时选择加仓,牛市结束时每股净赚34元。他的逻辑很简单:“成交量连续破万亿,凭什么认为牛市结束? ”
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