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2日,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抛出关键数据: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,彻底扭转连续两年净减持态势! 其中仅5-6月外资扫货规模就达188亿美元,全球资本对A股的配置意愿正加速升温。 与此同时,杠杆资金同步发力——A股融资余额自4月以来首次突破1.9万亿关口,单日融资买入额占成交额超1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焦煤期货价格一个月暴涨近60%,政策驱动的“反内卷”行情正席卷周期板块。
外资流入呈现明确转向信号。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在7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披露,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,结束了过去两年持续净流出的局面。 其中5-6月外资增持规模骤增至188亿美元,即使在6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阶段,增持节奏也未放缓。 外汇局的调研进一步显示,全球约30%的央行计划增配人民币资产,配置意愿创三年来新高。
增量资金正多路涌入市场。 截至7月21日,A股融资余额突破1.90万亿元,创下4月3日以来新高,单日融资买入额达1776亿元,占市场总成交额比例超过10%。 险资也在加速布局,2025年内举牌次数达21次,超过2021-2023年总和。 例如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H股,平安人寿单月三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。 个人投资者同步活跃——上半年A股新增开户数1260万户,6月单月新增165万户,同比激增53%,其中38%的散户首次买入标的为沪深300ETF。
煤炭板块成为政策受益最显著领域。 7月21日至22日,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连续暴涨,夜盘再度跳涨11%,6月初至今累计涨幅近60%。 政策端“反内卷”措施被市场类比2015年供给侧改革,长江证券指出该政策具备“遏制恶性竞争、淘汰落后产能”的核心特征。 行业基本面同步改善:全国火电用煤需求在5月恢复1.2%正增长,城乡居民用电增速回升至7%-9.6%,而4-5月煤炭产量环比一季度下降,供给收缩趋势明确。 7月22日,煤炭开采板块首次出现大面积涨停,山西焦煤、潞安环能等获机构单日净买入。
可控核聚变产业资本开支进入释放周期。 7月22日盘后,中国核电与浙能电力公告完成对“可控核聚变国家队”——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的114.92亿元注资。 注资后中核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0.35%,中国核电持股6.65%。 产业技术突破持续加速:7月18日,中国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“瀚海聚能HHMAX-901”实现等离子体点亮,标志直线型技术路线商业化应用取得突破。国金证券分析指出,电源系统作为聚变装置的“生命线”,脉冲电容、快控开关企业订单有望率先放量;磁体系统中西部超导(低温超导)、永鼎股份(高温超导)技术壁垒显著。
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超预期。 7月以来,多家企业披露量产时间表: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;蜂巢能源宣布将于四季度发布半固态量产线;比亚迪、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明确规划2026年装车计划。 技术落地场景正从新能源汽车扩展至低空经济、机器人领域,例如机器人关节需更高能量密度电池支持长时间工作。 二级市场上,固态电池板块结束一个月横盘后开启三浪上涨,赢合科技、诺德股份等17家公司获机构连续加仓。
主力资金调仓方向出现显著分化。 7月22日,机构席位单日净卖出26只个股,卖盘规模创年内新高,其中17只为雅下水电概念股。 反观游资则逆势加仓:方新侠买入中国能建5650万元,思明南路斥资1.04亿元布局中国电建。 非主线热点中,钢铁与煤炭板块获机构小幅加仓,而雅下水电概念遭超大幅减持,单日减仓量占抛压总量的65%。
普通人炒股怎么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